2024-03-02 19:53
级联综合法诱发电位非周期天线凯时kb88登录下载透明铁电陶瓷在中国无线短波通信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时代的见证者。“他”比共和国小2岁,在艰难的环境里肩负重任,像孩童一样慢慢成长。“他”比普通人更坚强,在祖国的建设中呕心沥血,坚定不移完成历史使命。“他”记载着祖国无线短波通信的荣誉和光荣。
七十年,“他”饱经岁月的砥砺,承载国计民生的责任重担、传承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镌刻薪火相传的文化烙印,引领和见证了我国无线短波通信发展领域的一次又一次辉煌。“他”,就是2019年成功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电子信息通信行业)的——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
这里见证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发展,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移动人,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一片绿荫环绕、松柏苍翠的园林中,业务编号是第三电台。20世纪50至70年代初期,短波通信是当时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为促进国计民生发展,早在1950年1月,第一次全国电信会议就正式决定兴建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重点通信建设工程,也是第一座大型无线发信台。它的建成,标志着以北京为中心的国际无线电通信枢纽正式建立,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发信台于1951年6月落成,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机房建筑面积4206.06平方米,整体外观呈船型,寓意深远,并且涵盖了应对天灾、战时保障等综合功能。当时,邮电部部长朱学范亲临视察,认为发信台兼具民族和时代特色,技术先进,规模空前,堪称“东亚第一”。邮电部副部长王诤,还亲自为汉白玉奠基石手书了“邮电部中央无线发信台”的题字,至今仍在发信台保留着。
作为国家一级通信要害单位,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当时负责担任新华社国内无线短波新闻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广播业务,以及国内长途通信电路传输、边疆地区通信保障、全国气象图像传输等服务,信号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它还先后担负亚太地区和平会议、日内瓦国际会议、我国第一颗爆炸、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及周恩来出访亚非拉十四国、访美等国家领导人出访事务的重要通信保障。
1952年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朱德总司令和元帅曾共同视察发信台,由于事先没有接到通知,值勤战士又不认识朱总司令,只得请他们先行等候,并与电台值班人员联系。值班工程师任守祜得知是朱总司令,迅速通知了驻台部队。朱总司令不但没有责怪那位战士,还当场表扬他严格执行值勤条例,随后饶有兴趣地听取了关于发信台通信任务的现场工作汇报。
1984年末,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考察南极,为确保“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首航途中及建设南极通信站的联络,承担相关任务的技术人员严谨调配短波发信设备,并进行细致地检修测试。随着考察船航程的变化,值机人员每天24小时坚守在发信机旁,按照预定的使用频率方案及时更换天线,更改波长,确保通信不间断。1985年1月8日,发信台成功进行北京至南极无线电话通话,这是我国电信史上最远距离的短波通信,也是短波通信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在我国外交战线上,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还积极协助外交部,组织派遣专精技术人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援助阿尔巴尼亚、上世纪八十年代援助马里建设无线通信工程,共同促进中欧、中非友好往来。
隶属天线队的张明禄(原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网络优化中心总经理,现已退休),1980年5月入台,至今已有41年,领导和参与了“对数周期天线”等项目和技术创新工作,厚厚的笔记里记满了各种专业数据和信息。提起发信台,老师眼神中满是回忆:“发信台当时大概有一百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计算用手摇计算器,通话用手摇电话拉线到无线场地。由于设备和技术受限,发信机会突发阻断,这时整个院子警铃大作,我们值班时要迅速打开备份机,排查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夜里值班,几乎不能睡觉,每半个小时就要巡查一次,查看电源,现场抄表,应对突发情况。”
“那时候,通信都用统一的对外邮箱,进出乘坐军用卡车,大门有武警站岗,保密工作很严格。最有意思的,是台里的设备采用循环水冷却,因此流到冷却池里的水大部分都是温的,所以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同学,一到夏天就在宽大的冷却池里游泳。当时我们还举行游泳比赛、篮球比赛,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苦中作乐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张老师脸上笑容洋溢,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代代中国通信人拼博奋进,用青春和汗水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文化烙印,在这里培养了中国通信领域一批批优秀人才,见证了祖国一步步迈向繁荣昌盛。这里回荡着他们的口号声与欢笑声,也承载着他们的青春、梦想还有爱情。
2007年,短波通信局将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机房做成短波业务展示厅,详细介绍了北京无线通信的发展史,从无线电报到寻呼机、第一代模拟通信大哥大、第二代数字及第三代3G通信等。机房内保留展示了苏机、北广等当时担任业务的短波发信机及主要配件、测试工具等,是如今难得的珍贵资料。2019年,经过严格的评审与考核,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作为北京唯一入选单位,成功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电子信息通信行业)。
在发信台工作了31年的周东奎(原北京短波通信局天线维护班班长,现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行政服务中心员工),负责发信台参选工业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从资料统筹到递交申请,从兢兢业业到肩负使命,他将发信台68年的历史、文化、功绩,进行了系统化的综合整理。这其中传承和发扬的,正是移动通信人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中央企业发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彰显企业品牌价值,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作为中国无线短波通信领域的奠基石和里程碑,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因;作为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支点,具备多元的科技、经济、艺术价值。但它留给我们最多的,也是一种精神。
这是中国人民、中国移动通信人拼搏向前的奋斗精神;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精神;是传承先辈意志,肩负历史使命,践行科技强国的时代精神;是发展5G尖端技术、实现科技跨越、造福国计民生的创新精神。新中国70余载励精图治,改革开放40余年风雨征程,民族复兴,祖国崛起,指引和支持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一种发扬、一种创新。这种拼搏、奋斗、执着的精神,正是当今时代的中坚力量、以及继往开来的年轻人们,必须传承也必然传承的文化基因。这种精神,正是每一个中国移动通信人都必须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与使命!
斑驳的墙壁,精密的仪器,经年的壁画,详实的资料,回荡的音容,从短波通信到移动5G时代,北京国际电台中央发信台仿佛让人穿越时光,置身于永不消逝的电波之中。这里,是载入史册的时代见证,是伟大复兴的坚定基石,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磨灭的精神传承,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移动通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根和魂!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立足当下,我们成竹在胸。如今的中国移动已成长为全球网络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领先、市值排名前列的电信运营企业。目前,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已超过46万个,为全国地市以上城区、部分县城及重点区域提供5G独立组网商用服务。在首都北京,五环内5G综合覆盖率已经超过97%,实现了北京主城区、郊县城区室外连续覆盖,以及北京周边重点高速和京张、京雄高铁5G连续覆盖。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移动将从党的信息通信事业发展历程中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良传统、激发奋进力量,勇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